郑南:相信中国游戏将在全球市场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3月28日,2025数字创意大会:“游戏出海 智领风潮”——游戏产业发展与创新趋势活动在广州羊城创意产业园举办。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新闻出版局指导、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主办,吸引多位业内人士、专家学者、专业律师等齐聚一堂,共同探寻广东游戏产业出海的突围路径。
活动中,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游戏工委副秘书长郑南以翔实的数据和生动的讲解,带大家深入了解中国游戏出海的情况、特点、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郑南介绍,2024年,全球游戏市场规模为12163.35亿元,同比增长3.31%。全球移动游戏市场规模为人民币6355.69亿元,同比增长4.83%。
在全球移动游戏市场增长趋势有所放缓的背景下,中国自主研发游戏在海外市场的实际销售收入达到了185.57亿美元,同比增长13.39%。这一增长是在连续两年下降后出现的较大增幅。
郑南展示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出海移动游戏在主要出海地区的增长率都有明显提升,尤其是美国、德国和英国游戏市场的收入由去年的负增长转为正增长,且增幅较大。整体来看,中国在主要出海地区的发行商数量已趋于稳定,并积累了丰富的研发与运营经验。
值得关注的是,在2024年国产自主研发移动游戏海外市场实际销售收入中,美国占比31.06%,日本占比17.32%,韩国占比8.89%,这三个国家合计占比57.27%,是我们的主要市场。同时,东南亚、中东、拉美等新兴市场对高质量游戏的需求不断增加,正成为中国游戏出海的新增长点。
郑南分析,从品类来看,2024年,在中国自主研发移动游戏海外市场收入前100名的游戏中,策略类游戏占比41.38%,位居首位。同时,休闲类游戏海外收入占比迅猛增长,小游戏凭借其规模小、玩法简单、易于上手等特点,逐渐成为出海黑马。
在分享介绍中,郑南提到,“文化融合”和“技术创新”是当前中国游戏发展的特点。许多国产游戏巧妙地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游戏设计理念融合在一起。同时,中国游戏不断探索先进的游戏引擎技术、图形渲染技术、AI技术等。云游戏、跨平台游戏等新兴技术为游戏出海创造了新机遇,打破了设备和地域限制,让玩家能更便捷地体验游戏。
不过,郑南表示,中国游戏出海也遇到了不少挑战。例如,竞争十分激烈,市场非常拥挤。游戏本地化存在困难。此外,还要考虑当地文化元素植入、本地玩家付费方式、主流手机配置适配游戏版本、买量渠道效果最大化、支付手段和方式的适配等问题。
政策与贸易环境同样不容忽视,各个国家和地区对游戏行业的政策法规不同,可能存在内容审核、税收政策等方面的限制。
“最近我留意到,有第三方称,预计到2027年,中国游戏出海将增至390亿美元左右。”郑南表示,展望未来,相信中国游戏将在全球市场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郑南分析,具体来看,新技术驱动创新是行业发展的一大趋势。人工智能的发展会给游戏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AI在游戏开发、运营、客服等环节的应用将更加广泛。XR技术也有望为游戏带来全新的沉浸式体验。
全球化与本地化结合会越来越紧密。游戏要想在全球各地都受欢迎,要对当地市场进行文化适配、语言本地化,了解当地文化、玩家需求,融入本地元素。还要培养具有全球化思维和本地化运营能力的人才,解决本土化人才缺失的问题等。
精品化与IP化也是大势所趋。全球玩家对游戏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游戏厂商需要注重内容打磨、玩法创新,推出更多高质量精品游戏。同时,要加速构建原创IP产业链,通过IP联动运营和跨界合作,提升游戏的文化影响力和商业价值。
移动游戏出海格局转变,中轻度游戏出海成为新风口。一方面,随着全球游戏市场增长放缓,许多游戏厂商开始转变策略,倾向于开发更加简单、成本更低、开发周期更紧凑的中轻度游戏,以降低风险成本,最大化获得投资回报。另一方面,由于用户时间的碎片化,中轻度游戏因其易上手、轻量级、玩法丰富等特点开始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
郑南还提到,用户社区的重要性持续提升,游戏外平台成为游戏出海运营重要阵地。社区内容营销已成为出海游戏厂商打造用户社区的必然选择,出海游戏厂商应围绕游戏打造更丰富的内容生态,探索社区运营的方式并积累经验,进而帮助企业长期发展。
“中国游戏出海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市场的持续拓展和企业的不断创新,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游戏将在全球市场占据更重要的地位,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载体。”郑南说。